韩国景福宫 庆会楼 LEE SUN-WON 绘
提起皇家园林,最具历史名气的当属传说中的圆明园。在这片遗址和废墟之上,曾经有一片广阔的区域叫做“勤政亲贤”,位于圆明园的正殿“正大光明”的东部,而区域的主体建筑即名为“勤政殿”——这是清代前期修建、清世宗(雍正)在“夏宫”批阅奏折、会见近臣的地方。尽管圆明园已经毁于战火的劫难,但是不幸中的万幸,就在圆明园的隔壁不远处——同属清代“三山五园”的香山“静宜园”,已经在大约十年前,重建了清高宗(乾隆)时期的主殿,同样名为“勤政殿”。
如果你细心对比,可以发现清代与明代的建筑,外观虽然“大同”,实则存在不少“小异”。例如清代的王府保留了更多的”满族元素”,窗户的设计比传统的汉族建筑长一些,因为满清帝国兴起于寒冷的东北亚地区,欧美近代地理学更习惯称为MANCHURIA(满洲),当地的长型窗户更有利于采光,尤其是冬天日照较少;地处更高纬度的沙皇俄国也流行类似原理的窗户设计。
另外,今天世界各地游客拜访的北京故宫“紫禁城”,明代的主体原构已在17世纪中期荡然无存(李自成兵败撤退时付之一炬);清军入关后按照明代图纸重建,但是清世祖(顺治)时期又遭遇失火,现在人们看到的三大殿,实际是18世纪中期再次重建的。
圆明园“勤政亲贤”图
香山(静宜园)勤政殿
以上两座勤政殿被赋予的沧桑感,并不如下面两座勤政殿更富有传奇色彩,因为后两座宫殿在数百年间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变迁。而且其中一座正好位于中南海之内——对于很多上些年纪的中国人来说,这个地名可能是知名度最高的之一,尤其是国内以前高度政治宣传的氛围影响下。今天中南海一词,更多是国家心脏的代名词,反而忽略了古典园林的含义。不过公众一样熟悉的是,北京市郊东部一座工厂出品的香烟商标。
大家知道,北京故宫西侧的北海、中海、南海三个湖,范围大抵继承元大都的“太液池”——这是汉代宫廷在首都兴建皇家园林的专有名称,元代同样命名的寓意,象征着蒙古君主是中国帝祚的“正朔”、或者说正统的CHINESE-STYLE王朝,所以明清继续以此地为皇家园林。
根据公开的现有资料,清圣祖(康熙)在中海与南海之间的堤坝上,修筑了自己的“勤政殿”,时间早于雍正和乾隆的版本,并且作为中南海的正殿一直到清末。后来这座小型宫殿被拆除于民国初年,仅存地名;但是从北洋政府一直到文革时代,原址上仍然存在建筑物,而且继续作为官方办公的场所,但是包括维基百科在内,清代之后的情况语焉不详,不过可以断定袁世凯之后的“勤政殿”已经不是康熙的原版。
更明确的后续信息是,已故的人民日报前社长胡绩伟(1916-2012)曾经撰文《劫后承重任 因对主义诚》(原文见《书屋》杂志2000年第4期),文中记载20世纪70年代,一位深得毛泽东信任的高级干部(注:汪东兴)将民国时期的“勤政殿”也一并拆除,改建为现代水泥建筑,作为自己的私邸,胡绩伟称之为“汪家大院”,批判其修建成本远超人民大会堂。改革开放之后,这里成为中共中央书记处的办公地。
上述三座勤政殿都是在国内,而且均为清代建筑式样。其实在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中,有一座现存最悠久的勤政殿——韩国首尔(汉城)景福宫的正殿。
景福宫 勤政殿 LEE SUN-WON 绘
景福宫是朝鲜王国(李氏朝鲜)的王宫,14世纪末开始建造,完工于15世纪。精美巧妙的设计以明代式样为基础,是一座混合韩国(朝鲜)自己风格的中式宫殿群。勤政殿的大殿内设有国王宝座,背后的屏风《五峰山日月图》是韩国古典美术的名作,现收藏于美术馆。
按照当时的国际规则,朝鲜王宫的规模和建制必须低于中国汉族王朝,包括屋顶琉璃瓦不得使用象征天子的黄色,朝鲜国王同样禁止穿戴明代君主的黄色龙袍。不过朝鲜王国与中国明代的邦交关系,可以参考今日的韩国与美国,历史学家一般认为“事大主义”是朝鲜半岛的传统政策;或云当时朝鲜对明朝的崇拜程度,完全不亚于日本尊称唐朝为“上国”。具体事例如今天韩国的古装剧,明代服饰的影响极其明显。
公元16世纪,日本发动战争,朝鲜半岛全境沦陷,勤政殿与景福宫被入侵的日本军队纵火焚毁,朝鲜国王逃亡到今天辽宁境内,向明朝乞援——朝鲜史称“壬辰倭乱”,日本记载为“文禄之役”。
现存的勤政殿和景福宫重建于19世纪后期,其中王宫的正门——光化门最终于2010年复原竣工。出于对历史的尊重,韩国文物管理部门决定悬挂汉字匾额,引起一些支持朝鲜文字的民间团体不满。
可以说,无论是韩国还是中国,勤政殿的兴废在风雨的洗礼中,见证了一个国家一段记忆的岁月枯荣。
景福宫 勤政殿与勤政门
景福宫 光化门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