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本文是1952年,外祖父调到华北供销总社之后,根据回忆所写,1992年汇总整理。原文过长,因此删减了大量总结报告的内容,节选其中主要的叙事部分:

1949年6月,冀鲁豫区委决定抽调一批干部创办供销合作社,我奉命去冀鲁豫五地委报到。地委书记逯昆玉同志告诉我:“华北地区要转入经济建设,分配你去曹县试办本地区第一个合作社。”

山东曹县是当时冀鲁豫专区最大的一个县,又是五地委所在地,人口有100多万;全县有270多万亩耕地,人均耕地约两亩半左右。但是长期的战争破坏,人民生活非常困难,急需建立供销合作社。

当时关于什么是合作社、为什么要创办合作社,我一点认识也没有,因此学习了“七届二中全会”精神、以及薄一波、孟用潜等领导同志在河北石家庄召开的“华北供销合作会议”讲话,初步认识解放初期分散的个体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的现状。

我们必须逐步引导农业走向现代化的方向,必须组织生产和消费的信用合作社,以及中央、省、市、县、区的合作社领导机关。学习中大家都存在许多糊涂的思想,如有的同志认为“无商不奸”,对商人非常厌恶,现在竟然轮到自己的头上。经过学习认识到合作社是劳动人民群众自己的经济组织,不同于旧社会的商人;合作社不以营利为目的,减除中间剥削,维护劳动人民利益。

逯昆玉同志让我安心大胆地去做,他随即找来曹县的县长李仲达,我们三个人在曹县城内到处跑,挑选合作社办公的房子。那时刚刚解放,县城有两万多人口,在长期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拉锯中,县城已经是满目疮痍、破烂不堪。最后选中了几处,也都是断墙倒屋,好点的房子也没有门窗。逯昆玉同志又把国营贸易公司的经理找来(当地只有一家贸易公司)对他说:“你们给合作社一部分铁锅饭碗、食盐、火柴、煤油等先叫他们代销。”——就这样,我从此开始了将近40年的合作社生涯。

开始创建合作社,首先遇到的是吃住和工作问题。房屋的床铺桌椅用具全无,室内空空的。随我一起调来的有十五、六个同志,大家商议先找政府要一部分席子、扫帚等生活用具,全体职工都是夏天草席,冬天草炕,有的睡在堆积的货箱上;席子还可以堵上门窗,遮风避雨;用砖头、石灰、木板搭上柜台售货。十几个人初步分工,有跑运输拉货的,有售货员、有保管员、有记账员、有炊事员等等,不分职位高低,当时吃的主要是小米、玉米面,做饭也不费事。

随后的两年中,除新建几栋仓库之外,未盖一间新办公室和宿舍。不过营业柜台和货架最终搭上木架,一部分职工睡上木制的床榻,用上木制桌椅。领导干部同职工一样,顶班售货,装车、卸车、搬运商品,夜间值班;为了方便群众,领导干部亲自带领职工去送货,下乡骑上自行车,带上被子一住就是几天。

1949年7-8月左右,曹县决定先以县城的城关区为重点,正式宣布试办合作社。我们成立了筹备委员会,先通过各个基层组织,进行合作社的组织动员宣传工作,发动号召生产自救、组织生产入手。除投机商不准入社外,每户一股,每股小米十斤。在当时生活困难的情况下,出十斤小米是不容易的。

入社的社员分别编为运输、编织、硝碱、纺织、扎花等各类生产对或小组,并建立几处棉花收购站。许多社员参加打包搬运工作,只有社员才有资格加入,供销社给以资金扶持,并收购推销他们的产品,供应原料。社员到供销社办的综合商店去买生活资料,凭社员证可以优惠百分之五到十左右。由于动员保证和经济利益的结合,入社的社员很快达到城关区居民总户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近半年的时间,城关区的不少贫困社员收入增加,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

1950年初,各社员小组选出的代表在全区第一次社员代表大会上,推选我为城关区供销合作社主任。

随后成立了全县的供销合作社,我被任命为代主任,经平原省委批准,我成为曹县的县委委员。县委决定由我兼任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负责统一领导全县的财经工作。

县合作社的科长,从区长或区委副书记,或县政府的科长中选调;全县12个区,原来区联合会的主任大部分调为区合作社主任,也有的区社主任是由区长、副区长担任;每区都有三、五个分社,500户以上的行政村相继建立了村社;县委将已经完成土地改革之后的民运工作队350多名干部,全部转给供销合作社;又把一部分长期坚持革命斗争的村支部书记以及一部土改中的积极分子,脱产转为村合作社主任、或选拔为合作社职员。

与此同时,城关区建立了一个消费合作社,吸收机关干部、教育、卫生、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入股。创办了一个专业的门市部,在县城建立了四个基层合作社。

城内由县合作社设立了大型工业品百货门市部、批发部;县社建立5个经理部(棉麻、土产、生资、工业品、粮油),全县合作社的网点发展到200多个.当时全县经济成分有合作社和个体户及私营商业,国营商业还未下伸。

1950年8月,全县合作社工作者代表大会正式召开,并邀请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参加。会议通过了合作社的社章;明确了供销合作社为社员生产、生活服务的办社宗旨;贯彻“上级社为下级社服务、基层社为社员服务”的办社方针;初步建立各级社统一计划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营管理体制,以及全县合作社系统有关的人事、计划、经营、财务等管理制度。

1951年秋,召开全县供销合作社第一次社员代表大会。总结两年多来的工作情况,正式选举县供销合作社的正副主任。

1951年底,曹县合作社有了飞跃的发展,社员入股小米100万斤,自有流动资金已达百万(折合为新的人民币)。县社建立的柴油机发电厂,使机关学校用上了电灯;开办了扎花厂、打包厂、榨油厂,修补了办公室宿舍、新建了几栋仓库。全县供销社的干部100余名,职工队伍已近千人。

 

话题:



0

推荐

杨征

杨征

69篇文章 8年前更新

Cirrus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