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崇祯十三年 续篇  1640,A Year of Signification

英国成为共和联邦,白衣者为克伦威尔。绘于1649年

那是最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代,那是愚昧的年代;

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

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绝望的冬天;我们拥有一切,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直奔天堂,我们直奔相反的方向。简而言之,那时和现在是如此的相像……

——狄更斯《双城记》

历史是最艰难的,因为历史没有答案。世界的每一天都在继续,今天一定会成为明天的历史。任何人在其所处的时代,都只能给出他认为那个时代最佳的答案,无论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如此而已。所以狄更斯是伟大的,能够超越当时的众人,走在时代之前。他对法国大革命背景的描写可以用在任何社会变革时期,因为他写的不是小说,而是历史,国内的教科书正好相反。

17世纪的中英两国,后者觉醒、崛起,走向近代;前者沉沦、式微,步入深渊——所以人们得出欧洲文明完胜中国文明的结论?以前可能是的,今天很难成立。不同的文明之间不存在优劣之分,彼此只有共生,人类社会才能长久。英国著名学者汤因比(A.J. Toynbee)摈弃了欧洲中心论,跨越国别,通过比较历史上众多的文明演变,概括出高屋建瓴的“古希腊-中国”模式,意义深邃。

欧亚大陆的彼端

法国19世纪政治家弗朗索瓦·基佐François Guizot评价说,“在1688年,英国达到了它在1640年的目标,放弃了革命的任务,而代之以自由。”此处的1688年是指光荣革命Glorious Revolution,英国革命最终胜利,完成君主立宪的标志。

需要注意的是,“英国革命”这一提法已经被淡化,今天普遍称为英国内战English Civil War(1640年为导火索,1642年正式开始),后世也称为清教徒革命Puritan Revolution。国内受到前苏联历史观的影响,仍然沿袭“资产阶级革命”一词,并且将1640年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国外习惯将文艺复兴视为近代的起点,或者像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L.S. Stavrianos的著作《全球通史》,将1500年之前称为地区史,1500年之后称为全球史(世界开始成为整体)。

对于中国人来说,英国觉醒的意义远不止于此。1640年(崇祯十三年)英格兰国王查理一世Charles I被迫召开“长期议会”Long Parliament一刻起,决定了两百年之后的1840年(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必胜中国的结局。国内教科书指责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但是也有观点认为,战争爆发的真相是清朝政府长期拒绝平等外交、拒绝融入世界,驱逐英国商人,禁止一切贸易。当时伦敦的下议院以271票对262票同意出兵,英国不得不采取军事行动。现在已经是学术界普遍认同的看法,包括余英时大师对义和团与八国联军的真相,也持相近的历史观

英国的历史背景

这里的英国仅指英格兰,今天英国的全名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大不列颠由英格兰England、苏格兰Scotland、威尔士Wales组成爱尔兰Ireland一度被英国统治,直到1922年,大部分郡县独立为爱尔兰共和国,但是北部领土至今仍然在英国主权之下。

不列颠(群岛)的原住民是凯尔特人Celtae——最初的欧洲人种之一。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的军队开始登陆,并命名为不列颠尼亚,不列颠因而得名。北部与西部未被罗马统治的凯尔特人成为苏格兰与威尔士的前身(爱尔兰亦为凯尔特人后裔);罗马人在凯尔特人的边界修筑了绵延100余公里的哈德良长城

公元5世纪,英格兰的直系祖先——日尔曼人的一支盎格鲁-撒克逊人Anglo-Saxon,从欧洲大陆(今天德国西北部)渡海抵达不列颠,并取代了罗马人的统治位置,继之与凯尔特人抗衡;最后一支罗马军队在公元407年撤出不列颠。英格兰意为盎格鲁之地。传说中的亚瑟王(King Arthur),率领英勇的圆桌骑士反抗罗马,统一不列颠的故事,实际来自于凯尔特神话。换句话说,亚瑟王即使真实存在,也不是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的人物,但是传说的历史价值,已经是英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盎格鲁-撒克逊人陆续建立了数个小型王国(七国时代),但是在公元9世纪遭到北欧维京人Viking的侵略。七国之一的韦塞克斯(House of Wessex王族,辗转流离,最终在公元10世纪驱逐了北欧势力,实现了英格兰的政治统一。此外,阿尔弗雷德大帝(the Great Alfred)在位期间,编纂了《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也就是盎格鲁-撒克逊一词的出处。

公元11世纪,来自法国北部的诺曼底公爵“征服者威廉”入侵英格兰,并在1066年的黑斯廷之战(Battle of Hastings)击败英王哈罗德二世,从此建立了统治英吉利海峡两岸的诺曼王朝(House of Normandy),征服者威廉自称“威廉一世”。1085年,威廉一世颁布了著名的“末日审判书”Doomsday Book,宣称英格兰土地的终极所有权(包括盎格鲁-萨克森贵族的附庸势力)属于威廉本人(包括他的继承人),此举显然有别于欧洲常见的封建采邑制,更接近中央集权制。

公元12世纪,第四位诺曼王朝的国王去世后,他的外甥——同样具有法国血统亨利二世(安茹Anjou家族)继承王位,英格兰进入了金雀花王朝(House of Plantagenet。这一时期的英国君主同时承袭诺曼底公爵、安茹伯爵的封号,治下的领土不仅包括英格兰全境,也占据整个法国西部,甚至一度向爱尔兰扩张。此外,亨利二世被认定是刺杀托马斯·贝克特(Thomas Becket,时任坎特伯雷大主教 Archbishop of Canterbury的幕后元凶。

亨利二世唆使效忠自己的骑士刺杀托马斯·贝克特

金雀花王朝曾经是英国中世纪疆域最大的时期,但是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事件,是“大宪章” 的诞生(The Great Charter,拉丁文Magna Carta),被认为是英国不成文宪法的滥觞。当时著名的理查德一世(绰号“师心王”,法文Coeur de Lion在1199年死去,他的弟弟约翰囚禁并暗杀了另一位继承人,从而夺得王位,引来朝野非议。约翰执政之后,法国开始蚕食英国在诺曼底的欧陆领土。约翰在1214年对法宣战,结果英军大败而还,引起金雀花内部强烈不满,许多法国血统的王公大臣一心夺回祖先的封地,两国于23年后爆发了百年战争Hundred Years' War(详见下文)。

1215年,约翰在贵族的挟持之下,被迫签署限制自己王权的协议,即“男爵法案”(Articles of the Barons)其中有贵族可以组成委员会,罢免国王、处分国王财产的规定——这就是最早的一部大宪章。约翰在法案生效仅数周后,拒绝承认和执行,导致内乱。翌年,约翰病死,年仅9岁的亨利三世继位。王室在删除对君主最不利的条款(例如上述的罢免)之后,重新公布了大宪章,内乱得以平息。大宪章在约翰死后累计发布了30次之多,尽管没有改变君主专制的性质,只是中世纪领主贵族与君主之间妥协的产物,但是成为后世限制王权的法理渊源——因而在17世纪,英国在大宪章的基础之上,最终演化为今天的“君主立宪”。

人类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对交战双方尤其是金雀花王朝来说,无疑是毁灭性重创。英国将百年战争的结束作为中世纪落幕的标志。旷日持久的战争最后以法国统一全境、奠定今后西欧陆上霸主的结局告终。英国虽然一无所得,但是灵活善战的“长弓兵”开始闻名于世,而法国“重装骑兵”的神话逐渐破灭——相信十多年前玩过微软公司名作《帝国时代》的人,一定不会陌生。国内熟悉的法国民族英雄“圣女贞德”也是这一时期的著名人物。

几乎在战火蔓延的同时,黑死病(Black Death)开始席卷整个欧洲大陆,超过三分之一的欧洲人口死于这次史无前例的“鼠疫”。有一种尚待明确的说法声称,黑死病与来自亚洲草原的蒙古帝国远征有关。1346年左右,蒙古人建立的“金帐汗国”进攻欧亚大陆交界的克里米亚半岛——这里一直是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很多意大利商人在此修筑城市。蒙古军队将大量患有鼠疫的欧洲人尸体作为“炮弹”投进城内,导致鼠疫肆虐,逃回本土的意大利人也将鼠疫带回欧洲,黑死病于是爆发。然而此说混淆了蒙古西征的时间(蒙古西征结束于半世纪之前),而且没有解释蒙古军队自身缘何幸免于难,很多文献均有蒙古人死于瘟疫的记载。

但是可以确信的是,黑死病彻底改变了欧洲的历史进程。罗马教廷的权威受到动摇,人们开始怀疑自己之前的信仰,鉴于世事无常、未来生死的不可预知,因此活在当下——享受今生的欢娱,在15世纪的民众之间逐渐形成新的思潮。所以可以认为,欧洲在劫后余生的反思中开启了文艺复兴的大门

公元1399年,英王理查德二世Richard II死后,金雀花王朝正式分裂成两个支系——兰开斯特家族House of Lancaster和约克家族House of York,前者的象征是红玫瑰,后者则是白玫瑰。对立的双方为争夺英格兰的统治权,兵戎相见,史称“玫瑰战争”War of  the Roses,亦称“蔷薇之战”。

战争后期,兰开斯特王室后裔(母系)亨利·都铎,取得了家族继承权。有趣的是,亨利不仅得到兰开斯特一方的支持,也得到了约克家族多数成员的认可,约克家族自己的国王理查德三世反而民望凋零。亨利最终在1485年的波斯沃平原之役(Battle of Bosworth Field)战胜理查德三世,并迎娶来自约克家族的妻子,兰开斯特与约克两大阵营实现合并,同时宣告一个新的政权诞生——红白玫瑰合一的都铎王朝(House of Tudor),亨利·都铎称为亨利七世Henry VII

都铎王朝是英国历史上的辉煌时期。亨利八世(亨利七世的次子)在位期间,甚至与罗马教廷分庭抗礼。1558年,亨利八世的小女儿加冕为“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因为终身未嫁,所以有童贞女王(The Virgin Queen)之称——这也是今天美国佛吉尼亚州(Virginia)一名的来源。伊丽莎白一世信仰基督新教(Protestantism),然而她的前任、也是她的姐姐——英国女王“玛丽一世”,却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并且用残酷手段镇压异端,迫害追求宗教改革的清教徒,在历史上留下了“血腥玛丽”(Bloody Mary)的称谓。

多铎王朝早期的社会生活

伊丽莎白一世在位的45年间,英国支配的财富跃居欧洲之首;1588年(万历十六年),英国海军全歼西班牙的无敌舰队(Spanish Armada)从而觊觎大西洋霸权。近年美国在日本索尼“次世代”电玩主机平台发表的游戏“神秘海域”,主人公的祖先正是“重创无敌舰队的英军司令、第一位环球航行的英国人­”——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Sir Francis Drake)。此外,大量文化名人也在同一时期涌现,例如欧洲的汤显祖——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1603年(万历三十一年),没有子嗣的伊丽莎白一世在伦敦去世。都铎王室同意她的侄孙——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James VI)莅临伦敦,继任英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改称詹姆斯一世,并将自己的姓氏斯图尔特Stuert改写为Stuart ,这就是英国最后一个君主专制政权——斯图亚特王朝(House of Stuart)

内战与重生

尽管詹姆斯一世同时作为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共主(Union of Crowns),但是两个王国并没有合并为一个政权,各自保持自己原先的议会和教会,苏格兰在政治上仍然独立。詹姆斯一世的继任者查理一世执政时期,代表英国新兴社会力量的团体,在议会中形成了反对派——例如后来声名鹊起、由清教徒组成的圆颅派(因为不戴贵族的假发而得名),维护王权的查理一世在1629年解散了伦敦的议会。

1637年,查理一世下令苏格兰教会采用类似英国的祈祷仪式,遭到苏格兰抵制并在边境引发叛乱。查理一世为筹集军饷(征税),在1640年4月宣布召开已经停止11年的议会,但是反对派提出进一步限制王权的请愿和要求,查理一世不肯退让,遂于5月宣布会议终止,史称“短期议会”(Short Parliament)

与此同时,苏格兰拒绝停火协议,继续进攻,查理一世不得不在11月重开议会,这次议会不仅要求处死查理一世的亲信大臣,而且决议关闭专属王室、残暴著称的星室法庭(Star Chamber),查理一世忍无可忍,于1642年(崇祯十五年)逃离首都伦敦,随后在诺丁汉对议会宣战,英国内战正式爆发。

 1645年,拥护议会的新模范军(New Model Army)指挥官克伦威尔Cromwell,在决战中俘获了查理一世,并在1646年占领了保皇派的牛津大本营;1648年,残余的保皇派势力与苏格兰结盟,再次发难,但是在同年8月被克伦威尔一举击溃。

 1649年(顺治六年),英国下议院(House of Commons)组成最高法庭,判决查理一世极刑——斩首示众,随后一致通过法案,撤销了勋贵为首的上议院(House of Lords),并郑重废除了君主制:“本院……认为国王已无存在的必要,并且深信这一职位只会妨碍国家与人民的权利”。英国从此进入短暂的共和联邦(The Commonwealth)

实际上,共和政体只流于表象。借助英格兰内战征服苏格兰与爱尔兰的克伦威尔,已经掌控一切大权。1653年(顺治十年),克伦威尔成为护国公(Lord Protector)——实行军事独裁,并用武力解散了长期议会。1658年,他在临终前将护国公一职“传位”给自己的儿子理查德,结果政局重新动荡,理查德于1659年被迫去职。1660年,英国议会为避免再次内战,迎回流亡法国的查理一世之子(查理二世),宣布恢复君主制,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查理二世在位期间,不曾真正放弃自己的天主教信仰,企图重塑王权,与英国的国教(新教)对立;他的继承人詹姆斯二世明确公开与父亲一致的宗教立场,甚至开棺戮尸、将克伦威尔等人的遗骸巡街游行。最终在1688年,国会议员密谋发动政变,将詹姆斯二世信奉新教的女儿玛丽公主与夫婿——荷兰执政威廉接回伦敦,废黜了詹姆斯二世。威廉改称威廉三世,与玛丽公主共继王位。因为这次政变没有引发任何流血冲突,所以史称“光荣革命”。

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英国议会正式通过《权利法案》,全称《国民权利与自由和王位继承宣言》,标志着“行宪”的开始,确立了“议会至上、司法独立、臣民的权利和自由不被侵犯”等基本原则制度——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民主政治(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话题:



0

推荐

杨征

杨征

69篇文章 8年前更新

Cirrus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