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邪马台女王卑弥呼复原图

 抛开神话的谲诡和石器时代的谜团,世界最早记录日本民族的文字证据,是来自中国的汉籍《三国志》,具体章节是《三国志 魏志 东夷传》,日本学界通称《魏志倭人传》。《三国志》描述当时的日本有100多个王国(部落),其中最强大的是控制30多个小国的盟主——邪马台(やまたいYAMATAI,邪的读音是“耶”)王国,与后来的“大和”YAMATO或系同一词。

    《三国志》记载邪马台最初是男性君主,但是当时出现第一位女王,名为卑弥呼,继任者也是女王,名叫壹与(繁体的一字),而后世的《梁书 诸夷传》写作臺与(台与)。邪马台女王大致类似女祭司的首领身份,实行巫教统治,和日本后世的神道教存在不容忽视的渊源关系,因此今天很多人相信,初代女王卑弥呼或为日本创世神话中“天照大神”的原型,当然尚未定论。

    成书晚于《三国志》的《后汉书》记载中日邦交始于东汉,当时的倭王派人向光武帝进贡方物,并获赠“汉委奴国王金印”。通常认为这里的“委”通倭,今天不少日本学者认为倭奴的意思是倭之奴国,向汉朝进贡的奴国只是邪马台王权出现之前的一个早期王国(部落);而中国学界坚持主张“倭奴”是一个固定词汇,金印是赐予倭奴诸部落的象征,因此中日双方存在较大分歧。18世纪末,这枚东汉金印在日本九州岛博多湾被人发现,考古界公认今日九州的福冈地区是日本列岛与亚洲大陆最早、也是日本古代接触异域文化最频繁的地区。

    再回到《三国志》的记载,卑弥呼女王派遣两名大使到三国曹魏的首都洛阳,觐见了魏明帝曹睿,得到一百枚铜镜的赏赐,同时获封“亲魏倭王”的封号,以及金印。(卑弥呼遣使入贡曹魏一共有三次:最重要的是第一次,即公元239年,获得册封与铜镜)。

需要厘清的是,建立邪马台王国的族群,很可能并非日本列岛的原住民(绳纹人),那么日本民族的直系祖先,究竟从何而来?

现在我们把目光对准日本官方的描述。无论是《三国志》还是《后汉书》,在考古界对应的范畴,都属于弥生时代(弥生時代 やよいじだい),时间上起始于从公元前3-4世纪——日本真正国家文明的萌芽。弥生是今天东京的一个地名,这一时期第一件出土的陶器出现于此,从而得名。

弥生时代的特征不同于绳纹时代,标志是水稻种植技术的传入和推广,以及青铜和铁器出现在日本列岛,抑或在绳纹文化的基础上,不排除受到大量亚洲大陆移民的影响而形成。因此相当重要的是,弥生时代开启的日本,更像是后世定义的那个日本,也就是中国历史上一直在说的日本。

这些进入日本列岛的移民族群,日语称之为渡来人(とらいじん)日文亦写作“渡来系弥生人”。一般认为,渡来人最先居住在九州岛北部以及濑户内海沿岸,从而形成众多的部落。

网野善彦指出,弥生时代的日本列岛处于“西弥生、东绳纹”的状态:西日本明显受到外来文化与移民的影响;而绳纹族群的文化并未终结,仍然存在于东日本,并继续维持数个世纪;弥生时代发展到后期,弥生文化开始辐射东日本,但是没有实质变革作用。

根据现在普遍的学术观点,绳纹和弥生并非是完全对立的族群,两者融合为今天的日本民族。例如人类学家金井博夫推断,日本民族的祖先是渡来人(弥生族群)与原住民(绳纹族群),两者长期的混血后裔。

现在比较中立的观点认为,绳纹族群在石器时代从亚洲大陆定居到日本列岛;弥生族群在青铜时代从亚洲大陆渡海到日本列岛。

另外,东京大学医学院教授德永胜士也在2003年比较了东亚各国人第六号染色体的HLA遗传基因,结果发现日本民族更像朝鲜半岛或者中国古代的汉族,因此弥生人是日本民族直系祖先的可能性更大。

历史学家坂本太郎在二战后的研究中,主张日本从绳纹时代的族群是一脉相承的,否认弥生时代被渡来人改变性质,但是坂本教授并没有说清绳纹与弥生两个时代的交替关系,更没有解释考古以及人类学上的差异。

日本《朝日新闻》2012年报道称,日本国立遗传学研究所分析得出:“北海道的阿伊努人与冲绳的琉球人在遗传性特征上具有共同之处,相隔较远的南北两个地区似乎留有较多绳纹系的遗传特征……在遗传基因上证实,日本民族的起源是绳文系与弥生系的混血”,这个结论再次论证了学术界的观点。

需要注意的是,渡来人一词在二战之前,被称作“归化人”。当时日本官方声称日本文明在亚洲亘古第一,文明的发展阶段领先于亚洲其他国度,因此这些移民显然是“归化行为”。问题在于公认的历史观、考古学的现有证据,表明这种观点的荒谬程度超过了文字美学的神话故事。实质是在舆论和思想上,为当时甚嚣尘上的日本军国主义筹谋发动侵略造势。

倭奴一词新解

日本民族起源的玄机,也可以在名字上找到端倪。日本民族的自称“大和”一词,是汉字书面语的写法,与日语的发音“やまと”YAMATO并不等同。日本在后世的书面语改“倭”为“和”,之所以选用“和”字,因为多音字“和”在古汉语中与“倭”同音,“大”是敬语,大和等于大倭。

 正因为邪马台更像是やまと的音译,所以不少学者推测是一个词。日本将国号やまと的汉字写法定为大和,同时捆绑为“固定词汇”,而日语其他使用和(倭)这个字的语境,都不是やまと的读音。

如此诡异的事情,中国史书并没有给予相关的注释,比较合理的解读是,倭奴以及简称的是中国对日本列岛的所有部落的泛称,因此大和民族的直系祖先(弥生族群)也被中国古代认定为倭奴人,叙述在《三国志》和《后汉书》当中。

日本2011年片山蟠桃奖得主、北京大学严绍璗教授认为,最初的倭奴人可能是今天北海道阿伊努人的祖先,倭奴与阿伊努是一个词。因此根据朝日新闻的报道,阿伊努民族的祖先正是绳纹时代的缔造者,也就是日本列岛的第一批原住民。

严教授发现,“倭”这个字在古汉语的本字就是委托的委字,但是读音近似“阿”,倭奴很可能是阿伊努的音译,倭是汉籍简称。这个相对比较新的观点,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考渠道,或许也不是真正的答案,但是至少接近谜底。

阿伊努人目前仅两万人口左右,占日本全国不到百分之一。日本国会在2010年承认阿伊努人为单独民族,此前日本法律认定日本为单一民族国家。

阿伊努人的五官不同于现在的蒙古人种,普遍身高矮小,皮肤黝黑,体毛发达;DNA测试也没有显示出与高加索人种(中亚、西亚、欧洲)有任何相似的遗传,现在学界倾向他们起源来自南太平洋群岛的可能。

阿伊努人一直被认为是日本古代的少数民族“虾夷”,起初是指本州岛东部与北部的民族部落,后来因为大和王国的扩张导致衰退,多数人被同化,因此退守在北海道的后裔,形成阿伊努人这一论断是可以成立的,虾夷人正是绳纹时代以降的原住民。

北海道的虾夷部落(阿伊努人)在公元7-13世纪受到周边鄂霍次克文化的影响(例如对熊的祭拜),形成自己的“擦纹文化”——作为绳纹文化的延续。

    根据严教授的观点,“倭奴”应当只是音译,但是中国史书有意无意的用字,留给后人太多的解读空间:“倭”字的本意是柔顺,但是后世“倭”字有矮小的含义,几乎大多数人都会以为是中国故意取的“蔑称”。历史的幽灵就是这样,真相始终闪现,但是从不轻易浮现。另外,我们所说的日本这一“唐风”国名,至少到公元7世纪末才会出现。

今天北海道的阿伊努人

话题:



0

推荐

杨征

杨征

69篇文章 8年前更新

Cirrus

文章